5月9日上午,南开大学教授、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卢盛江应Bevictor伟德官网邀请于1102教室作“唐诗之路怎样做深做细”主题学术讲座,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长罗争鸣教授主持讲座。

卢盛江教授作讲座

参与听讲座的师生
讲座之初,卢盛江教授介绍了目前唐诗之路的研究现状及成果。唐诗之路研究已有全国规模,成果颇丰。在这种情势下,有必要考虑唐诗之路如何做深做细。对于这一问题,卢盛江教授从走出束缚、突出特点、深入史料、深入问题、吸收地方学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。
卢盛江教授指出,研究唐诗之路,第一是要确定研究方向。研究应基于实际材料和问题,避免从概念出发、被概念束缚思路,应先研究问题,再界定“唐诗之路”概念,从而明确研究方向。紧接着,卢盛江教授重点阐述了唐诗之路的特点。他表示,唐诗之路不是一条路上的几首诗,不能把对这几首诗的分析作为唐诗之路的研究,这平推式、浅描式的研究是绝不可取的。唐诗之路涉及文学、历史地理学、文学地理学以及政治、经济、民俗等多学科的交流交融。因此,将唐诗之路等同于文学地理学的观点是错误的,要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,突出唐诗之路的特点,发现发掘唐诗之路的特点。
随后,卢盛江教授指出,唐诗之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“路”为基础,以人为主体,以诗为核心。路,涵盖自然之路、交通之路、人文之路 。在交通之路上,卢盛江教授举谢公古道之例说明诗人们常利用官道游览名山名水,但唐诗之路多发生在官道驿站之外的“最后一百里”上。研究诗路“最后一百里”,才能真切把握诗人的诗路生活境况和心态、深切体会诗路诗歌的情感意趣。人,是诗路上的人,这不仅要探究诗人在诗路的行踪,更要深入考察其在诗路的生活和创作状态,特别是心理状态 。另外,还要避免做成作家的生平介绍。在此,卢盛江教授举例道,不应把李白诗路写成李白评传,应从诗路角度研究人,研究人与路的关系。诗,是诗路上的诗。研究诗路之诗不能套用一般文学史的研究方法,要弄清诗歌的基本问题,注意因诗路产生的新的诗歌体裁及其变化,注意不同地域文化在诗歌表现中的差异等等。卢盛江教授指出,研究可从路、人、诗入手,紧扣“唐诗之路”,要从诗路和路上人生活与心理状态的角度,研究路与诗的关系,路对诗的影响,路上诗的特点。
此外,卢盛江教授认为要把唐诗之路做深做细,就需要深入史料。他举了李白在安史之乱初期行踪的例子。对于这个问题,其他学者认为李白是从洛阳西奔潼关,再上华山,经过商洛而回。但卢盛江教授却认为其证据不足,他以求是的精神深入李白在这一路上所创作的诗歌,最终于《奔亡道中其五》中发现了李白真正的路径。最后,卢盛江教授强调,高校学术应该与地方学术融汇共进,从地方学术中吸取养料。
“唐诗之路”不但是一条文化之路,也是振兴之路,发展之路。本次讲座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,卢盛江教授从诗路的角度,为师生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