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学院新闻

汉语言文学(师范)专业"师范技能训练"开展系列讲座: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的动态建构

发布时间:2025-05-08      浏览量:

5月7日下午,汉语言文学(师范)专业开展了由路桥实验中学李倩倩老师主讲的“言说与倾听:语文课堂师生对话的动态建构”主题讲座。2023级汉语言文学(师范)专业全体学生参加。

讲座围绕“对话教育”展开。在进行理论指导的同时,李老师还结合丰富教学实践经验,为同学们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学习框架,旨在引导学生重点解析课堂对话的动态设计策略,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领悟课堂精髓。

李老师从语文学科的“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”特质切入,详细解析了对话的层级模型:初级对话聚焦文本信息提取,中级对话注重情感与思想碰撞,高级对话则引导学生超越文本,联系现实与生命体验。她强调,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阶梯式问题,避免提问流于表面或碎片化。

在案例解析环节,李老师以初中教材经典篇目《老王》《秋天的怀念》《雨的四季》为例,对比分析了不同文本的对话教学策略。随后,她带领同学们逐帧分析《观沧海》的课堂实录视频,提炼出“主问题驱动法”的应用技巧:以“曹操如何以景写志?”为核心问题,串联起意象分析、情感揣摩与历史背景探究,最终落脚于“建功立业与家国情怀”的价值升华。这一设计充分展现了课堂推进艺术。

“师范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本解读的深度。”李老师反复强调,教师需通过广泛阅读与学术研究,建立对文本的独特洞察。她以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《石壕吏》的群文联读设计为例,展现多文本互涉下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路径,并针对课堂提问的常见痛点提出“对话脚手架”理念:低阶——关键词卡;中阶——问题链;高阶——辩论矩阵。

最后,李老师再次强调要研读新课标,践行“目中有人”的教育观,要求教师从“知识灌输者”转型为“学习设计者”。她呼吁师范生在实习阶段重点训练两项能力:一是精准设计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主问题,二是敢于“留白”,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表达空间。

通过李老师的讲解和实例展示,深刻诠释了语文教育的本质——通过深度对话,实现语言建构、思维发展与精神成长的同频共振,为师范生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。

文:于雨田、厉彦彤/图:厉彦彤/审核:娄欣星/责任编辑:徐金苏